复读一年改变一生,做更好的自己
全国咨询热线:0533-218599918560383355(魏老师)

办学承传统   希望在黉门 ——黉门中学的前世今生

作者:admin 点击:2181 日期:2021-1-8 17:31:58
分享到:

微信图片_20210108172844.jpg

读史可以明智,鉴往能够知来。今天的黉门中学之所以得到各级领导、各位家长、社会各界的认可,源于学校悠久的历史传承。黉门作为学校的名称,最早滥觞于东汉大儒郑玄。郑玄,字康成,东汉末年儒家学者、经学大师。北海郡高密县(今山东省高密市)人。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,到八九岁时就精通算术。十二三岁时,就能诵读和讲述《诗》《书》《易》《礼记》《春秋》这儒家“五经”。弱冠开始外出游学,师从众多大儒,同时,郑玄还喜欢钻研天文学,并掌握了 “占候”、“风角”、“隐术”等一些以气象、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。先后学了《京氏易》《公羊春秋》《三统历》《九章算术》《周官》《礼记》《左氏春秋》《韩诗》《古文尚书》等,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。而立之年,郑玄的学问在山东(指崤山或华山以东)已是首屈一指、无出其右了。

郑玄四十多岁,成为了全国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,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。东汉末年,郑玄曾做过大司农,但他生不逢时,董卓乱政,再加上禀性耿直,仕途不顺,于是归隐淄博黉山,“客耕东莱”,兴办义学,黉门亦被称为郑公书院。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,拜他为师,听他讲学,极一时之盛。他的学生有的成了大官,有的成了著名学者,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。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,一面种田维持生计,一面教授门徒。郑公特别重视礼乐教化,现在淄川的许多地名,比如道口村、演礼村,都与郑玄讲学有关。当年郑玄办义学时,派弟子在进入黉门的道口,行礼迎接四面八方来求学的学子,这就是道口村的由来。

郑玄之后,他创办的黉门学校,虽然中间也有一些波折,但文脉相连,历经千年而不衰,直至抗日战争时期,毁于战火。

今天,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“打开黉山,没有穷汉”。这句话有两层意思,一是到了黉山,进入黉门,学习知识,提升能力,就会让你视野开阔,生活富足。二是黉山这地方山上有景,地下有矿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会让人衣食无忧。

为了继承黉门精神,光大郑公书院,2008年由淄博市教育局牵头,以淄博市实验中学为依托成立了新的黉门中学。多年来,日新月异的黉门中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,在“礼门义路”的道路上,官民合力、接力向前。黉门人与民共济,尽心谋划,在新时代赓续黉门精神,正在用奋斗打磨未来美好的前景!


淄博黉门中学

X